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從《第三類接觸》到《慕尼黑》-  時周文化出版





凡於光點生活購買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從《第三類接觸》到《慕尼黑》
即享8折優惠!(新書優惠活動至11月止)



※內容簡介※


「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有多種含意,其中包括:

一個留鬍子、戴眼鏡的美國猶太人導演的電影,他於一九四○年代末出生於辛辛那提,膝下有七名子女。
──由他自己擔任編劇、製片、監製或大老闆的電影,以及他所導演的影片。
──對這位電影工作者來說,電影的意義;形塑他的作品及作品的世界觀的影響及品味。
──他非凡的商業成功推動了當代通俗電影的誕生,其中包括觀眾的期待與態度。
──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已自成批評研究的議題,這些作品的主題、風格與視野具有獨特性,並可以冠上「史蒂芬.史匹柏」的導演頭銜來辨識,無論是參與的編劇、攝影師、作曲家、剪接師、藝術指導、演員等等(無論是有意或無心),都被貼上了史蒂芬.史匹柏的標籤。

史匹柏積極參與其他電影工作者的作品,而且為數不少;他扮演導師、出資者、或是「幕後」導演這種頗具爭議性的角色(據說是每天都到片場操控導演)。然而,分不清楚「史匹柏有參與的電影」與「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已經讓批評界與大眾對他導演理念的理解只是霧裡看花,因此時常導致過度簡單的詮釋;尤其當他的電影牽涉到在政治上敏感的議題時,過度簡單的詮釋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在電影的本質、功能、與現實和其他電影的關係上,史匹柏的電影所表達的電影視野太常被忽略,以致於影響到他在批評界裡的聲望。因此,要理解他電影的意義,必須要先瞭解他的電影視野。

當代通俗電影(contemporary popular cinema)有一部分是由史匹柏的賣座電影所形塑,根據美國「綜藝報」(Variety)發佈的數據,史上最賣座的十二部電影中,有四部是史匹柏所執導。《E.T.外星人》(第一名)、《大白鯊》(第四名)、《法櫃奇兵》(第五名)、《第三類接觸》(第十二名)。這四部電影在全球已經賺了超過十億美元。

史匹柏不止一次被尊稱為電影的救世主。一九九八年,在一個多廳戲院的實地調查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導演。史匹柏的特色之一,就是廣泛地恣仿(pastiche)與引用其他電影,包括好萊塢經典、歐洲藝術電影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種特色確實取悅了影迷。史匹柏作品的另一特色是特殊的打光風格:「朦朧的影像…背光強烈,與微弱的補光作對比」(Mott & Saunders 1986: 89)。

本書以史匹柏第四部電影《第三類接觸》開頭,因為它是史匹柏早期作品中最能在視覺上展現後來反覆出現議題的電影,接下來從《飛輪喋血》開始,我們將依照時間順序檢視他每一部作品。本書結尾將探討在個別電影分析中尚未解決的理論意涵。因此每一章相對地都是完整的論述,儘管這些章節不可避免地會互相引用參考,而前面的章節則會介紹後面章節會討論的概念。本書應該要能幫助讀者,他們可自己決定這本書是否有用。因此作者藉此研究重新檢視史蒂芬‧史匹柏全部作品,並提供一個條理清楚的理論評價。



※作者簡介※


奈吉‧莫里斯(Nigel Morris)
一位英國林肯大學媒體製作系之媒體理論首席講師。他發表的論文與著作評析美國、英國、德國與威爾斯電影,以及文學改編電影、電影與現代主義文學的種種面向。


※書籍資料※


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從《第三類接觸》到《慕尼黑》
出版社:時周文化
出版書系:DIRECTORS CUTS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時周文化DIRECTORS CUTS書系也即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包括奇士勞斯基庫斯杜力卡以及溫德斯等電影大師的主題專書,誠摯希望大家的期待及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